疫情过后,商业街区如何打造城市新“打卡点”?发表时间:2020-06-12 09:55 主题商业街区目前被大量运用到商业空间中,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室外空间都适用,主题街区的总体规划要从人的心理出发,有一门专门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叫环境心理学。综合商业街发展规律及“环境心理学”研究,实体购物环境与顾客的消费情感关系息息相关,商业街的长、宽、高三空间维度直接影响顾客的购物情绪。 商业街的平面布局形式应灵活多变,生动有趣,尽量避免过于对称的形式。即使是场地条件限制,也应在布局上寻求变化。在保证主人行通道的前提下将主题景观引入街区,街区两侧的建筑也采用非对称形式布置。
▲大阪环球影城小黄人街区丨主题景观 ▲加州迪士尼美国大街丨模型图 美国大街在对称布局的前提下将建筑布置成内凹形式,以此来打破简单对称的布局形式,形成了商业内街,在有限的长度中拉长了游客的动线,避免一眼望穿的同时增加了商业街的迎客面。 ▲香港迪士尼美国大街丨实景图 ▲常州恐龙园迪诺水镇丨平面图 下面,我们以几个成功又聪明的商业街区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提升改造街区,打造自身特色,提升消费者体验的。 欧洲最美的商业街区——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时尚之都米兰,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始建于1865年,号称欧洲最美的商业街区。这里是米兰的商业中心,意大利时尚的展示地,也是现代玻璃顶棚购物中心的“先祖”。 马努埃莱二世长廊是设计师仿照巴黎古典商业拱廊而建的,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上方是一个玻璃圆顶。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照射在底下精致的浮雕和壁画上,泛着神圣的金色光芒。 虽然在建造之初,米兰的市民对此方案略有怨言,因为它破坏了部分古建筑,但在建成之后,以其美轮美奂、中世纪古典的商业氛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在商业环境中,我们常会用到雨篷及顶盖元素,它可以和空间场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商业氛围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烟火气息——日本 Arcade商业街改造
日韩两国的商业街虽然并不宽敞,也并不高大上,却创造出了一种十分舒适的环境,就如我们记忆中的旧市场一样充满了烟火气息。
日本城市中有很多被称为arcade的商业街,头顶有遮阳遮雨的顶棚,道路和设施也都经过了统一的规划,虽然多数较为狭窄,但逛起来非常轻松。 Arcade,从江户时代起就存在的福山市本通船町商业街已经拥有400年历史,原义是指由支柱支撑起来的连续拱廊所覆盖的步道。世界范围内类似的空间形式还包括法国的passages,意大利的portico,以及中国的檐廊等。 ![]() 现在多见于日本城市的繁华商业中心地段,它按空间形态分为覆盖道路整体的全盖式和仅覆盖人行道的片侧式两种。 ![]() ![]() 从结构上看,最初的Arcade主要是Silver Arcade。其主要特征是顶棚由大跨度的可以开合的铝制百叶窗构成。通过百叶窗的开闭既可以调节光亮,也可以防雨。铁质支柱与梁结构上都很简单,后期用合成树脂等材料作为屋顶。 ![]() 后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更新,日本开始对Arcade进行改造。新建Arcade主要是Dome型的,屋顶剖面形状的设计以半弧形状的为主,材质前半期大多使用frp平板,后半期主要是聚碳酸酯平板,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人性化。 ![]() 如此,江户时代遗留下来的商铺和现代风景融合,创造了可以继承历史又连接次世代的环境。 ![]() ![]() ![]() ![]() ![]() ![]() ![]() 科技创新——弗里蒙特天街(Fremont St)
![]() ![]() ![]() “水立方”顶棚——新加坡Collyer Quay、五棵松华熙Live
提到商业街的升级改造,不得不提Collyer Quay,它的改造升级,可谓是改变了整个项目的定位,从原来的传统的二手贸易区改造成“外来人都必去,本地人都想去”的旅游目的地与城市商业休闲生活的集聚区。 ![]() ![]() Collyer Quay的天棚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这也是北京“水立方”的膜结构使用材料。造型独特的膜制遮阳设施,像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阳伞,把建筑、步行街、行道树全部遮盖,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 ![]() 如此巨大的透明“帐篷”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 ![]() 北京西部夜间经济的新地标华熙Live·五棵松,也同样采用了加盖拉展膜顶棚,以抵挡北京夏季的高温气候,成为开放式商业中较为突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突出的设计,对丰富北京市民生活,解决市民夜市休闲,具有重要任用。 ![]() ![]() ![]() |